李旻原和戏剧的缘分开始于高二。从戏剧社的业余演员到入围台湾地区大学生最佳导演奖,他只用了不到三年。这让他倍受鼓舞,“好像找到了自己可以做一辈子的事”。一开始,他加入学校的戏剧社当演员。很快,他就不满足于低频的社团活动,转而去校外的专业社团学习,演员、行政、舞美、灯光、剧本……几乎把所有“工种”都做了个遍。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,他发现了戏剧的无穷乐趣,有了出国学习戏剧的梦想。综合了教学质量和留学费用的考量,最终他选择去法国留学,并一路读到了博士。在法国的这段时光,戏剧真正地融入了他的生命,他们再也分不开了。李旻原在里昂二大就读的是表演艺术专业——Arts du spectacle。和国内在本科阶段就把戏剧细分为表演、舞美、导演、戏文等专业不同,法国的课程设置更加宽泛,舞台(戏剧和舞蹈)对应的是图像(电影和摄影),一个表演艺术人才可以是多项技能兼备的,这和他在剧团的实践经历也是契合的。留学期间,他以跟剧团的形式连续参加了五届阿维尼翁戏剧节,每次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,白天上街贴海报发宣传,下午进剧场准备演出,晚上演出结束后清场、和剧团的朋友们喝东西聊天,半夜再回宿舍睡觉……他戏称自己是 「l'homme à tout faire」,哪里需要他都可以顶上,这为他之后的教书和导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“我有自己认同的、坚持的戏剧理念,也希望帮助到同道中人。” 李旻原说,身边不止一个人说他适合当老师,也正是受了朋友和老师们的鼓舞,他放弃了其他工作机会,致力于戏剧教育。他说,做戏剧、做艺术要有自己的精神。他的精神是——游戏和真诚。戏剧一定不是刻板的,要有“游戏精神”,玩一玩就会产生创造力。在法国留学期间,除了读书和戏剧节,他还参加了地方棒球队,并尝试过多领域的翻译工作。棒球是他从小就喜欢的运动。到了法国,本来他对是否能继续这个爱好产生过疑虑,没想到凭借自身实力成功加入法国地区球队,还一路打到全国联赛,被队友们赞为“棒球场上的法国人”。业余时间,他接过不同领域的翻译工作,卖过医疗器材,也参加过世界杯甜点大赛。他说,戏剧就是要看到人生百态,多体验才能多领悟。这也是他对“文化”的看法。“大家都认同法国的文化很强,究竟什么是文化?我认为,文化是看待万事万物的方法。我在博士的学习过程中发现,很多著名的艺术家、导演并不说他们怎么做戏剧、怎么解读剧本、这一些「术」的东西,而更多地阐述他们的哲学观和生命观,我也随之阅读了一些印度哲学、中国的老庄等等。这些知识输入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对学艺术很重要。文化输出的确需要通过技术,但一定不止于技术。西方很多艺术大师都不止掌握一种技术,比如毕加索不仅会绘画,还会雕塑、舞美等等。当你想要说话的时候,就能找到一个管道。重要的是,是否有话可说。”没有工作的时候,李旻原喜欢走走逛逛,东看西看,和不同的人接触,照顾女儿也是一项重要的“生活内容”。他把这一切看做是生命经验的拓展。他不希望自己成为“自大的艺术家”,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命想法。做戏剧要听不同领域的人去说,这是他的“真诚”观。现在,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,他正开始构思将于11月底演出的新作品,还策划着两起戏剧教育的项目——为秦皇岛香格里拉酒店和上海话剧中心设计针对青少年的「戏剧夏令营」。“戏剧不应该仅局限在演出里。” 怎么把戏剧观多元运用,是李旻原接下来的思考方向。“目前国内的戏剧受德国和波兰影响比较大,我很想要宣传法国的戏剧观点——mise en scène——戏剧是在一个场域里创造、布置和发挥的,是一项综合艺术,可以结合绘画、舞蹈、音乐等等,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大家看到戏剧更多的可能性。”
留法校友会 X 李旻原
Q 留法经历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?A 活在当下。我觉得这也是很多留法的人身上传递出来的特质,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,比起美国的那种外放更加内敛,对生活有种顺其自然的自如感。就像法国人喜欢说C’est la vie。看尽了人生,所以应该怎样让它走向美好?